您所在位置:j9九游-九游会ag  > 投资杂谈

贵州翔泓拍卖有限责任公司-j9九游

发布时间:2013-10-17 点击次数:1759次

 贵州省出台提高县域经济比重五年行动计划

中商情报网 http://www.askci.com/  日期:2013/10/10

 

  为深入贯彻落实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把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提高县域经济比重,贵州省政府近日出台我省提高县域经济比重五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总体要求

  计划提出,未来五年贵州省提高县域经济比重,要紧紧围绕主基调、主战略,着眼实现“三个同步”,构建“六大体系”,着力发展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构建以“5100工程”为载体的产业平台,全力打好县域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建设五年攻坚战,以产业项目投资为抓手、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特色经济为主导、以中小企业为主角、以城乡协调发展为主线,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县域经济比重,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经济规律、具有贵州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

  发展目标

  计划提出,到2017年,贵州全省县域生产总值达到10700亿元左右,占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1%。具体目标为:

()发展实力增强。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的县(市、特区)35个,超过200亿元的县(市、特区)14个,超过300亿元的县(市、特区)5个,超过500亿元的县(市、特区)2个,超过700亿元的县(市、特区)2;县域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9万亿元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300亿元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930亿元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左右。

()产业结构优化。到2017年,县域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双双提高到50%以上,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

()创新能力提高。到2017年,县域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全省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以上;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5个。

()品牌培育强化。到2017年,县域培育驰名商标30件,贵州省著名商标500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0;培育贵州名牌产品80;培育地理标志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100个。

  基本原则

  计划提出,未来五年我省提高县域经济比重将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各地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促进强县更强、弱县跟进,带动中等县增比进位。

  二是坚持产业集聚、项目带动。加强配套协作,打造大园区,建设大产业,培育大企业,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项目落地建设,迅速形成生产能力。

  三是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落实“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加快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以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四是坚持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着力培育拓展产业链群,推动产业高端化、产品高附加值化。以生态文明理念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县域经济升级发展。

  重点任务

  计划提出,未来五年我省提高县域经济比重有以下重点任务:

()牢牢把握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积极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集中,重点发展“四个一体化”、“五张名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引领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1.大力推进“四个一体化”。加快发展煤电磷、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四个一体化”,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条,推动形成协作配套的优势产业集群。到2017年,县域培育15100亿元级集团企业,矿产资源就地深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煤电磷、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四个一体化”增加值达1000亿元以上,占县域工业增加值的20%以上。

2.做强做亮“五张名片”。加强农业产业发展配套工程建设,稳定粮食生产,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力打造烟、酒、茶、民族医药、特色食品“五张名片”,提高品牌知名度,提升行业影响力,推动产业集团化、规模化发展。到2017年,县域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600个以上,亿元级龙头企业达29个以上,农业增加值达1100亿元以上;“五张名片”工业增加值达1500亿元以上。

3.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狠抓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大力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新能源、软件和服务外包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带动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加快形成支柱产业。到2017年,县域形成20个亿元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500亿元以上。

4.大力打造贵州旅游升级版。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延长服务链和产业链,促进旅游业向综合业态发展,提高旅游产业竞争力和带动力。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到2017年,县域形成5个以上5亿元级龙头旅游企业集团;培育20个以上5000万元级物流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000亿元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4000亿元以上。

()大力构建支撑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重点平台。加快县域园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大力推进“5100工程”建设,全力构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平台,推动生产要素集聚,以规模化助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1.大力构建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的工业集群发展平台。加快遵义市仁怀———习水名酒工业园、黔南州福泉———瓮安磷煤电一体化示范基地等园区建设,大力发展优质白酒产业集群,推动煤电磷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21000亿元级产业园区。加快贵阳市开阳磷煤化工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遵义市桐梓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等园区建设,着力打造10100亿元级产业园区。加快毕节市金沙县产业园区、黔东南州丹寨县金钟工业园区等80个地方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和投资强度,着力打造1050亿元级产业园区。引导推动优势产业和优质企业向园区集聚,延长上下游配套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到2017年,县域园区工业投资达3500亿元以上,园区工业增加值达1500亿元以上。

2.大力构建以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的特色农业发展平台。加快凤冈县现代烟草、湄潭县现代高效茶、施秉县牛大场中药材、平坝县高峰镇优质稻、威宁县脱毒马铃薯、安龙县金州出口蔬菜、松桃县盘石生态畜牧业、普定循环农业等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动农业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到2017年,县域园区农产品商品率达到90%以上;园区企业实现产值400亿元以上。

3.大力构建以示范小城镇为载体的产城互动发展平台。加快仁怀茅台、息烽小寨坝等90个县域示范小城镇建设,推动工业园区、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互动,产城同步推进,以城促产、以产兴城,实现园区带动城区、城区反哺园区、产城互动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功能,拓展民营经济发展地理空间,促进民营经济产业向城镇集聚,做大民营经济总量,提高民营经济比重。到2017年,县域城镇化率力争达到46%;民营经济增加值达6000亿元以上。

4.大力构建以城市综合体为载体的新兴服务业态集聚发展平台。稳步推进遵义县保利、水城县明硐等86个县域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强化产业支撑,引导更多高端产业和创新要素向城市综合体聚集,突出发展金融、物流、会展、电子商务、咨询中介等现代服务业,推进服务业集约集聚发展,提升服务业高端化、规模化、国际化水平。到2017年,县域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00亿元以上,占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30%以上。

5.大力构建以旅游景区为载体的旅游文化产业联动发展平台。加快梵净山生态文化度假旅游综合体、百里杜鹃、黎平肇兴侗文化、黄果树———龙宫度假旅游综合体等84个县域旅游景区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县域创建国家5a级景区10个、4a级景区74个。到2017年,县域旅游总收入达3000亿元左右,旅游业增加值达800亿元左右,占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0%左右;文化产业增加值240亿元左右。

()强力推进带动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集中资源和力量,突出抓好续建、新开工、预备、招商引资、黔中经济区等“5个一批”产业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壮大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发展。从2013年起,连续5年每年滚动安排、动态调整实施“5个一批”县域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掀起产业项目建设新高潮。2013年计划重点推进150个县域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2556亿元,年内完成投资519亿元,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值4065亿元,创造税收344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5万个。

1.加快一批续建示范带动项目建设。加强产业续建项目调度督查,及时帮助解决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项目建设按进度推进,早日建成发挥效益。2013年重点推进六枝循环经济煤焦化项目、中电投务川瓦厂坪铝土矿建设项目等80个县域续建示范带动项目建设。

2.抓好一批新开工示范带动项目建设。每年确保新开工一批产业项目,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以高质量的项目、高强度的投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13年重点推进大龙经济开发区锰精深加工项目、普定县循环工业园区电镀工业园建设项目等45个县域新开工示范带动项目建设。

3.推进一批预备示范带动项目建设。加快完善各项审批手续,落实各项配套建设条件,促进项目早日开工建设。2013年重点推进福泉市磷矿资源开发加工项目、雷山县同济堂方祥有机茶产业生产线建设项目等25个县域预备示范引领项目建设。

4.抓好一批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落地建设。加强与世界500强、中国民企500强、央企等的联系对接,大力招商引资。加强对系列招商引资活动省级调度项目的跟踪服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进项目落地建设。2013年重点推进仁怀市祥康酱香型白酒生产线项目、六枝特区路喜循环经济园区热电联产项目等一批县域招商引资项目开工建设。

5.推动黔中经济区一批产业示范引领项目建设。狠抓《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项目化、实物化落实,大产业引领、大园区承载、大项目支撑,提升黔中经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2013年重点推进仁怀市名酒工业园区荣昌坝生产区白酒生产项目、贵州锦磷公司精细磷化工综合利用项目等一批黔中经济区县域产业项目建设。

  保障措施

  围绕上述目标的实现,计划提出了以下保障措施:

()强化统筹协调。建立由省领导牵头的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协调推进、督促检查、指导服务等工作。各成员单位要结合职能分工,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机构和专人负责抓好工作落实。建立省、市()、县(市、特区)三级共同推进县域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工作机制,省级每年至少支持每个县(市、特区)实施2个特色产业项目,每个市()每年也要支持所辖县(市、特区)实施一批产业项目。

()强化要素保障。统筹协调土地、资源、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优先向县域重大产业项目倾斜。做好项目用地申报和审批衔接,保障县域产业项目建设用地。统筹安排县域环境容量,加快推进全省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工业园区和重点产业发展建设的规划环评工作。积极协调中央在黔单位,切实提高县域电力、石油、运输等保障能力。

()强化政策支撑。制定出台进一步提高县域经济比重的若干政策措施,在简政放权、产业发展、投资、财税激励、国土资源保障、城乡统筹发展、金融支撑、人才科技支撑等方面对县域经济发展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对重大产业项目采取特殊政策,实行“一企一策”,优化发展环境。

()强化激励约束。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市县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测评试行办法的通知》(黔府办发〔201159)要求,每年在省级媒体上公布各县(市、特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测评排序。把县域经济工作推进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由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委政研室、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省监察厅、省统计局、省直目标办等部门和单位,定期对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督查。

 编辑:海流

网站地图